【留學】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《Flea Market》

強勢的澳洲匯率,使賺取澳洲錢變得異常吸引,而且悉尼洗費高昂,學費及住宿又極之昂貴,留學生們都想打工賺取一些金錢幫補一下,更可練習英語,吸取一些外國的工作經驗。無奈也因為英語能力比本地生遜色,機會不多,通常都只能夠在華人開設的店舖工作,而且因為供過於求,薪水會比最低工資還要低,但也有很多留學生願意工作。

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賺錢方法,就是在學校有Flea Market的時候申請 一個攤子(免費的哦),賣什麼學校都不會干預(當然要合法的啦),於是乎幾位香港同學在便在暑假的時候回到香港買貨,每一帶一點東西回來,放在這裡擺賣,貨品的價格在這裡賣都是倍賺的!相當吸引,因此,每個季度一次的Flea Market 都總會有幾個攤子是中國或者是香港人的。

很多人主要都在販賣一些飾品,皮革製品,二手衣服,二手書藉及食物,因此我們一行7個人打算賣一些自己認為有用,別人會需要到的雜物,例如Iphone電話殼,我的美麗日記面膜,假睫毛,USB,耳機,環保袋及少量飾品,雖然款式不多,但是種類較多,務求能夠滿足一般學生的需要。

最率先賣完了的是汽水造型的USB,可口可樂汽水造型的更是我們第一個賣出的貨品。此外,適逢當時Draw Something大受歡迎,連帶用於寫Tablet及Smartphone的電子筆也很在擺賣第2,3次就賣完了。我們也可以看見不同的人對不同產品的興趣,例如亞洲人會對我的美麗日記面膜有興趣,購買了汽水造型的USB的人大部份都是澳洲白人,會購買髮帶的也是澳洲白人,一些比較可愛的小玩意,例如糖果耳機,糖果喇叭塞,大部份都是被亞洲人購買,了解到不同文化的人的購買差異,也十分有趣。

我們總共在學校擺賣了4次,總算回本了,雖然每人不算賺得很多,但過程十分有趣,從購買什麼貨品到澳洲,設定價格,申請攤子,制定大家的工作時間表,到與客人的互動,應付客人的議價行動,整理帳目,都由我們自己完成,學習到很多東西,對外及對內都上了寶貴的一課,雖然規模可能不及香港的年宵市場,但也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驗!

【香港行山】 - 龍脊

2月9-15日,天氣都一直很冷,我敢說比澳洲悉尼的冬天還要冷,氣溫都在10度以下,還間中下著驟雨,於是一整個星期都祈求著行山當天不要下雨,我們選擇了香港其中一條熱門行山徑,港島徑的後段,即是龍脊行山徑,幸好當天只是陰天,雖然有點冷,在山上沒有樹木擋著的地方還吹著狂風,但沿途風景真的很美,這一切也都變得值得!

我們早上十一時在西灣河地鐵站出發,先在太安街乘坐14號巴士,到達大潭篤水塘,一直走就會到接到港島徑第六段的中端。
(詳情可參考行山網的港島徑第六段)



就往前行沒多久就會看見大潭郊野公園的牌。

走過橋的時候,會看見對面的橋,這裡就是大潭篤水塘!



轉上了這條樓梯後,便離開了舒服的石路,開始走天然的山道,即是港島徑第六段的中端,雖然不算是難行,但路上也有不穩固的石頭和凹凸不平的泥路,所以行走時也要加倍小心。

當天路上並沒有看見其他人,只有我們一行人,在叢林中穿梭。

在聽到車聲的時候,即表示快要到達大潭道了!也就是港島徑第七段的開端。大潭道沒有行人路,所以要小心點過馬路,馬路旁就會看見一開始往下方開始走的港島徑第七段。(詳情請參考港島徑第七段


向下走之後就會看見一條看似沒有盡頭的引水道,當天引水道幾乎沒有水,它真的能把水引到大潭水塘嗎…?這條長幾公里的引水道佔了大部份的港島徑第七段,大部份都只是平坦的石路,但是…好戲在後頭。

沿途看見的大潭篤水塘水壩。

大潭灣,看到對面赤柱的樓宇,遊艇。

終於都差不多走完這段大平路,看見遠方的蓮鶴仙觀。

沿途看見的標距柱H083,我們是從H066出發的呢。

走到底就會到達土地灣。

第七段的末端,就是這條超級高的樓梯,一直往上走,到達石澳道馬路才算是走完這段路程,可以說是這次行程最辛苦的一段,可真是先苦後甜啊。。也意識到自己應該多做運動。可是,說了這麼多,還沒有到達這次行程想行的地方--龍脊。


這條樓梯好像沒完沒了,腿也開始酸了。。
 終於到達龍脊的入口!因為在長樓梯消耗了很多體力,休息,上廁所,就要趕快到這裡啦!在這裡還一直在喘氣。。

終於開始港島徑第八段--龍脊(詳情請參考行山網港島徑第八段
一開始又是一段長的樓梯往上,一路上只是用一句說話鼓勵自己往上爬,就是"就快到了",原來這一句非常有效!
在一半路程是會有個像觀景的位置,可以看見對面的大頭洲及五分洲兩個小島,還有石澳高爾夫球場,景色壯觀,空氣也特別清新!

完結了石路,再往上走就是泥路了,沿途一些沒有樹木擋著的地方,看左邊可以見到赤柱,看右邊可以看見石澳,在同一地方同時飽覽兩邊的景色,令人嘆為觀止。只是當天的風確實大,因此不能站在沒有樹木的地方太久,否則連人也會吹得動。
但能夠站在一望無際的山上,看見自己走了多少路,看見其他人在遠方行走著,還真讓人感到振奮,大自然真漂亮。
 終於,到了龍脊的最高峰,打爛埕頂山啦!龍脊的高度是海拔284米,但已經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(才第一次行耶),任務完成。
我們之後並沒有再向著大浪灣走,只是沿著路牌向前走,在到達一個平坦的分叉路往原本的方向折返了,回到龍脊的起點就站9號巴士回到筲箕灣,到達巴士站的時間是5:45分,總共走了差不多6小時,腿有一點酸,可是非常滿意這次的行程,龍脊果然值得一去!

【香港行山】 - 塔門

對香港郊遊一無所知的我,經朋友介紹選擇了塔門,一個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地方(孤陋寡聞),塔門基本上不算是行山的熱門地方,除非走到茅坪山行山,大部份前往塔門的人都是去露營,野餐,放風箏或是觀星的,可說是一個比較輕鬆的郊遊地方,風景優美。

我們組織的懶人團,因為不想太早起床(笑),約了10點半在鑽石山地鐵站等候,幸好天氣不算太熱不算太冷,我還擔心了下雨很久,但很慶幸當天只有片刻的微雨。
我們在鑽石山地鐵站坐92巴士到西貢後,在西貢吃了午飯,再轉94巴士到黃石碼頭。



一到步就看見黃石燒烤場,當時只有很少人正在燒烤,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熱門的燒烤地點,可能是因為當天的天氣關係所以比較少人吧!但整個環境還是不錯的,相當乾淨。

我們步行到黃石碼頭,正在快艇(大飛)差不多開出,於是一行人便乘上了大飛(費用$20),總個過程不用十分鐘便到達塔門了,只是整個船程都像是在狂風中奔馳,能夠把任何無堅不催的髮型都摧毀掉!17度左右的溫度底下都冷得一直在發抖,風把面也吹得乾乾的,幸好兩邊有膠布蓋著,沒有水濺進來,也幸好整個過程只有十分鐘不到。

到達塔門已經一時左右,很大霧,相信天氣好的時候,風景應該也很漂亮。

碼頭前方就看見居民們的信箱了!塔門總共住了三個村莊的人,但每個村落人口也不是很多,整個島看起來非常清靜,只看見塔門是屬於大埔區管轄範圍,根據它的官方網站,塔門有自己的學校,警崗等,可以說是自成一角,等自從捕漁業不再興盛,年青人都紛紛到市區就讀,學校也停辦了,現在只辦下幾十位老年人居住,但他們並不孤獨,反而彼此互相關心及照顧,自得其樂,當我經過民居的時候,發現人們門戶大開,睡房,廚房都看得一清二楚,有些廚具都會放在門外,而且家具用品都顯得很殘舊,好像已用了30年以上似的,但感覺鄰居相處融洽,沒有隔膜。我不禁在想,這個地方真的是在香港嗎?生活在市區裡,也許已經忘記了原來還可以有這種簡樸的生活。



沿著路牌走向往山頂的路,會經過天后寶廟。根據官方網站,這個古廟建於明末清初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恭奉著天后,觀音等神靈。


再一直跟著路牌往上走就會到達觀景台,而且有一個直升機降落點,是方便原本住在島上的年青人回家嗎!?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直升機場,起初還以為只是一個足球場來的。在球場的后方,就是塔門的行山路徑,茅坪山的方向。
在夏天的時候,整片觀景台都是綠綠的草地,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,只剩下頹頹的枯地,有點荒涼的感覺,而且當天的風不太大,放風箏也有點困難,對於我這個放風箏的初心者來說,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感受到風箏飛得高高的樂趣。。

一望無際的大海!
風箏飛起來了!
 然後又很快地又無力地降落了。。(笑)
隔壁的姐姐終於忍不住了,示範了她的放風箏技術給我們看,她的風箏飛得高高的,也不用奔跑,只看她一拉一放的,風箏就乖乖聽她的話在天空中飄,放風箏還真是需要技術的!
試了兩個多小時,我們就向著茅坪山的小涼亭出發了。路程不算遙遠,但到達小涼亭時,還是會喘氣的,看來我還真是運動不足。
在小涼亭看風景,吃在西貢買來已全涼了的茶葉蛋,重要的是,和朋友在這裡度過的一天!

我們沿著原本的路回到觀景台,看見了一幕牛餓得把來野餐的人帶來的食物吃光光的場面。
把野餐布上的食物都吃光光後,還盯著野餐的人手拿著的一排生命麵包,衝著他跑去不放,那位先生唯有把麵包丟給牛牛,只見它咬著生命麵包的包裝紙,把裝著的麵包都搖到地上,逐塊麵包給吃了還不夠,又跑到野餐布上找東西吃,是因為沒有草吃嗎?遊人美好的野餐日,就這樣……


觀景台下方的石地,只見垃圾滿地,而且要小心行走,因為一些石頭並不穩陣,很容易滑倒,只是走下來為了拍下兩張照片。。
沿著觀景台下方的這條路走就是弓背,人們露營的地方,一路走就會看見塔門洞,疊石,經過漁民新村,就會回到塔門碼頭了,當時下著點微雨,就沒有拿相機出來拍照了。
回到塔門碼頭就坐渡輪回到塔門,還拿了一塊塔門的石頭做紀念!
希望下次在天氣好的時候還有機會再造訪一次吧!

【香港郊遊】濕地公園 - 冬日遊

自香港濕地公園在2006年正式開幕以後,經常聽到有關公園的新聞,但都沒有去過,一來地點很遠,二來對於花草樹木的認識可以說是接近零,還有對雀鳥並不大感興趣,因此並沒有意慾想去。可是有了西鐵之後,從市區到去元朗,天水圍及屯門實在是方便得多了,加上在澳洲習慣了拿著單反相機到處拍照,回香港後便多了到郊外的意慾,香港的市區真讓人喘不過氣來,我還因為習慣了澳洲的清新空氣,回港後得了鼻敏感。

在紅磡西鐵站上車,到天水圍西鐵站,需時40分鐘(車費$19,看到目瞪口呆),然後在天水圍西鐵站轉乘705或706輕鐵線,在濕地公園站下車,需時大約半小時左右,依著指示步行10分鐘就會到濕地公園,認真方便。

香港濕地公園逢星期二休息,其他日子包括公眾假期都會開館,開放時間由上午10時到下午5時,但現在是冬天,如果你不是攝影愛好者或是要來教育小朋友的,一般3小時內就會把整個館及保護區都走完。
平日的標準票價是$30元,我問了一下海外的大學生有沒有半價優惠,原本是有的,但恰巧我的學生證在31/01/2014過了有效日期,售票的姐姐還真是很仔細的查看了很久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冬天的濕地公園在候鳥棲身的地方,北方的鳥都南下到比較暖的環境過冬,因此都飛到了米埔自然保護區,造就了濕地公園的觀鳥節。

購買門票後會經過一個小小的迷宮,高約一米,適合讓小朋友走個開心,還滿有趣的。

一進場就會進入非常大的訪客中心,一共有五個展覽廳,從濕地公園及環境的介紹,到人類的歷史也有,一些教學用的設施和科學館的差不多,例如展示水的特性的儀器,還有一個像海洋公園近幾年新建的海洋館,足夠讓家長教導小朋友一整天,也是一個不錯的親子活動地方!但對於我來說,當然是急不及待走出展館到戶外的保護區。

在展廳大玻璃看見的米埔自然保護區。

經過展館唯一的餐廳--大家樂,就會到達戶外的保護區。

沿著漫步徑所看見的荷花,冬天都不怎麼開得漂亮呢。

走到戶外區的盡頭就會到的觀鳥屋,一共有三間,裡面有很多的座位供攝影者坐著拍攝,還可以把相機放在桌上,人們都很安靜的拍攝,不會騷擾及驚嚇到外面的鳥兒。

香港能有這種戶外的地方,還真是舒服呢。

紅樹林浮橋。雖說橋只是距離水面很接近,但橋在走動時會左右搖擺,還真是有點害怕。。告示寫著不要大力搖晃,但前面有幾位行人卻大力左右踏步,導致整個橋好像坐小船的感覺一樣,左右搖晃,直到著地還是好像腳步浮浮的。
在橋的末端,有很多的小蟹(求名字?)在橋的直下方走動,它們非常的小,在橋的下方休息著。

過程最遺憾的,莫過於在蝴蝶園並沒有看到蝴蝶,可能因為是冬天,蝴蝶園只有凋謝了的花草樹木,只有一只黃色的小蝴蝶飛過(並未能捕捉到照片),園子也不是很大,走一圈不用10分鐘,大概要等夏天才會比較漂亮吧!

相信各位攝影愛好者都會有備而來,不會像我這樣,拿著一個不合適的鏡頭前往濕地公園,18-135mm的鏡頭完全拍不了鳥兒的近照,看見別人都拿著一支很大的大炮,掛著腳架到處走,是顯得我多麼的業餘,展廳還展示著很多攝影愛好者的作品,捕捉到鳥兒的動態,栩栩如生,實在很厲害(恕我沒有這樣的金錢及技術)。

希望在天氣更好的時候,再有時間到訪一次濕地公園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