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遊】澳門-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

澳門曾經讓葡國人管治了數百年,相比香港,葡國人和華人更能夠融洽地一起生活,雖然現在的華人大部份都不懂葡語,除非以前是在政府或司法機關工作過的,才會懂一點葡語,但本土葡國人在學校都會學習廣東話,走在街上就會看到不是華人面孔的學生跟華人說著廣東話,完全沒有口音,感覺融入了華人的社會,但澳門土生葡人說的澳門土語,幾乎已沒有人會說了。
而這個葡人住宅式博物館,是澳門八景之一,全名為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,龍環就是氹仔的舊稱,葡韻是指這裡的葡萄牙建築風格,整個景點包括了五幢葡式住宅,喜模教堂,民事登記居和兩個小公園,都是重要的文物建築。



平日成人門票是5元,星期日免費,星期一休息,當天也沒有很多遊人,5元就可以參觀全部的建築物。這幾幢建築於一九二一年落成,曾經是高級官員的官邸,亦是土生葡人家庭住宅,經過政府翻新後,改為博物館,分別建成了土生葡人之家,海島之家,葡萄牙地區之家,展覽館和迎賓館,1999年正式開放。

土生葡人之家外面的花園,這天下著毛毛雨。

土生葡人之家重現了他們以前住的典型大宅,而土生葡人是指當時在澳門住的葡萄牙人和其他來自東南亞的人,他們結婚後所生的後代,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語言,相奉西方宗教但卻有東方的生活習慣,從這些擺設可看得到中葡融合的文化。


中葡文化的融合。

參觀的形式只是可以在門口觀看房間的擺設,在門口會有欄杆防止遊人進入房間,所以只能在門口拍照,因此也沒有拍很多照片,有興趣可以親自去看看。

而展覽館則記載著土生葡人的歷史,習慣和在澳門不同年代的演變,一點一滴地寫著這些可能在社會上不為人所留意的Minority的生活是怎樣的。





EmoticonEmoticon